首页

艾彩原创论坛

时间:2025-05-30 01:38:29 作者:博物馆里“画”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 浏览量:49139

  中新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:博物馆里“画”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

  中新社记者 赵晓

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,在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,“沉淀”了哪些仪式感?

  端午节前夕,中新社记者探访山东博物馆,从古画、年画中寻迹“花样”节俗。

  在文物鉴赏室,山东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《天中五瑞图》。只见1米多长的画轴在桌面缓缓铺开,从上至下,蜀葵、菖蒲、石榴花、枇杷、蒜头错落有致地“伸展”,左下方的粽子凸显端午主题。

5月28日,在山东博物馆,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《天中五瑞图》。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

  “这幅画的核心是避疫驱邪,以‘五瑞’镇‘五毒’。”鲍艳囡介绍,在中国古代,“午”与“五”相通,端午节习俗多与“五”相关。节后湿热,蛇、蜈蚣、蟾蜍等“五毒”活跃,古人便把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等“五瑞”摆于室内或佩戴身上。它们既是祥瑞之物,也能入药防病。

  与蒋溥同时期的书画家薛怀,曾以端午节为主题创作《天中瑞物图》。画中不仅有艾草、蜀葵等端午节风物,还增添引路蝙蝠的形象。“‘蝠’谐音‘福’,画家借此渲染节日氛围,寄托‘福自天来’的美好祝愿。”鲍艳囡说。

  作为传承2000多年的民俗大节,端午节是文人画家笔下的“常客”,也是民间艺人刻印年画所钟爱的题材。据文献记载,早在宋代,中国民间已开始流行端午节悬挂钟馗、张天师画像。这类画像多以木版年画的形式展现。

  钟馗骑驴祛邪魅、张天师挥剑驱“五毒”……山东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馆员孙芳从馆藏文物中精选6幅端午节主题年画,逐一解读其中内涵。“这幅张天师画像用红色线条勾勒,源于古人认为朱砂红具有驱邪作用。画中题词众多,‘祈福保安’四字点明此画用途。”

  现场展示的苏州桃花坞年画《端阳喜庆》画幅最大,场面壮观,展现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。

5月28日,在山东博物馆,孙芳展示苏州桃花坞年画《端阳喜庆》。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

  “中国南方水多,适合赛龙舟;而北方陆地多,有拉露水等习俗。”孙芳说,端午节是个仪式感拉满的节日,其习俗既有地域性,也具系统性,涵盖祭祀礼仪、饮食文化、体育竞技、卫生保健等各方面。

  在孙芳看来,尽管各地过端午节的形式不一,但思想根源一致,始终围绕“阴阳平衡”的理念,以祈福、保安、驱邪为核心主题。“从深层看,端午习俗与中国古代历法、阴阳五行息息相关,强调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,反映中国人‘天人合一’的哲学观念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当地时间8月8日,中国跳水运动员谢思埸在巴黎奥运会跳水男子3米板项目上获得金牌,成功卫冕。近日,谢思埸在巴黎接受独家专访时透露,自己脚踝上还有一颗铆钉。东京奥运会获得冠军后,一度因伤暂时退出国家队。2023年回归后,不断克服年龄、伤病、体能储备等不利因素,开始吃力备战,最终圆梦巴黎。对于小师妹全红婵的表现,谢思埸感慨,她成熟了很多,已经不怎么“爱哭”了。对于大家关心他卫冕成功以后有何安排?谢思埸笑称,想带着爱人去看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。(范思忆 李佳励 让宝奎 综合报道)

陈群:强化落地执行 为基础研究打造可以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制度环境

“从化区良好的营商环境、坚实的产业基础与优越的生态资源,令我亲眼见证了其非凡魅力,真正验证了‘百闻不如一见’的谚语。”中国国民党卓越青工总会总会长张全一在座谈交流时表示,他热切期望能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的独特优势,引领更多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两岸交流合作之中,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、融合发展贡献力量,共同书写两岸合作新篇章。

甘肃崆峒10万亩设施蔬菜成规模:农业“芯片”以“智”增效

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、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日兰高铁菏泽庄寨至河南兰考段的通车,使山东曲阜原“T形”路口变成十字路口,鲁南地区“西进”不再需要借道济南、徐州等城市,让高铁快速网络由互联互通到直连直通,大大缩短了通行时间,也为进出山东提供了新选择,让东、中、西部地区联系更加紧密、便捷。

近30名外籍古典学专家学者参访山东博物馆

2月27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,近期台湾通货膨胀,唯独一颗2元多(新台币,下同)的“糖果药”却愈来愈多。台当局卫福部门“健保署”近日宣布今年最新药价调整,大砍药价逾55亿元,但被诟病只是“让老药一跌再跌”“最快年底恐引发缺药潮”“看似帮健保省钱,最后还是病患受苦”。

湖北房县雪中“闹春” 习俗起源于唐代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